BBC: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 r# l; F; X& J* Y人民日报 ( Y$ q3 c0 \3 \0 d3 D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被低估了。 $ c. R1 @6 C( w9 s/ L
这一报告于10月2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基于实地考察和卫星观测,分析出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了。
7 J: W0 o+ O: p6 \% B* VBBC:改变气候: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2 B6 A7 x2 ^2 o3 m, `
* d8 _5 f' j+ R) _ 报道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在中国两个地区的新造树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该团队表示,两个地区加起来,占中国整体陆地“碳汇”的35%多一点。(作者注:碳汇 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5 I, u# M* M9 @' s
而这两个被严重低估的碳汇地区,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BBC在报道中写道:“此前被低估的两个碳汇地区是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三地;以及东北部,主要是黑龙江和吉林。”$ e7 {/ A N" C
中国新造树林的减碳能力令专家吃惊
$ G/ H: F. {4 F' V e8 f$ {* u 这两个地区的造林绿化面积扩展得很快,其带来的减碳能力让外国专家意想不到。, P6 K4 ~$ Z' g9 M N, g
研究称,这些省份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在过去10到15年里,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至44万公顷。西南地区的陆地生物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汇,约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1.5%,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生物圈则具有季节性,约占4.5%。
, _& i8 b7 A5 ^2 S4 l- } 该研究的联合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保罗·帕尔默教授(Prof Paul Palmer)表示,这些森林碳吸储库的规模虽然令人惊讶,但他指出,这个结论值得信赖。' f- d- g" r, b; A
“大胆的科学结论必须有大量的证据支持,而我们在研究当中做到了这一点。”他对BBC说:“我们汇集了一系列实地测量和卫星数据的证据,对中国碳循环得出了一个前后一致并且站得住脚的说法。” Z0 W0 @0 D. N7 C
. w, F2 S% D7 w! [ J+ R! m$ W2 q 尽管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28%,但中国已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W8 F8 D7 J6 |/ \/ ]; a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的绿色植被增长有目共睹。最近数十年已经新种了数以十亿计的树木,来抵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发展起了蓬勃的木材和造纸产业。
2 C5 y; v5 u' O! c 中国是全球变绿的重要力量 6 ~1 y! O* \; G+ Y5 S3 h) m
中国的净零排放目标,对全球的碳汇问题与气候变化都至关重要。
$ g8 J) T& W+ n. _% _( Z 2019年,NASA曾发表报道称,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 p' `8 T, [6 M% b. ^$ V) b 报道称,来自NASA地球卫星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的植树造林和农业等活动主导了地球变绿的过程。“卫星数据(2000-2017年)显示,中国和印度境内的绿化带非常醒目,与世界各地的农田重叠。”
* O+ w% \* U- ]. T$ H& cNASA官网配图
+ w% S: h2 v2 V$ [ 中国的绿化带是主导世界变绿的重要力量,即使在全球植被面积中占比不大,但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第一。正如NASA所指出的:“中国的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叶面积净增长的25%都来自中国。”
% }+ g7 U- G. l% D& M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ID:Chinadaily_Mobile)本期编辑:李娜、石磊
/ B% }: ]2 q* n8 ?: m" L0 O
/ G2 m1 d: N. n6 \- b9 e& W! s s/ _9 k& ^, F( w
$ \1 E& C" |0 b$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