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查看: 4515|回复: 0

利用冷却水的典型案例,左宗棠提倡植树铺砂田(转载)

[复制链接]

64

主题

58

帖子

3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3
发表于 2013-4-2 0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的左宗棠,在同治年间以陕甘总督的身份来到甘肃,在进行艰苦军事斗争的同时,创办工业,发展农业,兴办教育,刊印书籍,整修陕、甘、新三省大驿道,提倡植树。人们为纪念他在甘肃的政绩,曾在兰州孔庙(今兰州二中)修建“左公祠”。2 U) X" F1 N! V. l8 W7 r: F& J) h
. y% a, k; q) o0 f* P
  左宗棠在进军新疆途中,戎马倥偬,犹能顾及“道周树木存者寥寥”的荒凉景象,而大力号召植树造林,命令“各防军夹道植树,以为居民聚材用,庇利人”。在陕、甘、新驿道两旁,植树一两行或四五行。自“泾川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数年以后,沿路“除砂碛之外,拱把之树,接续不断”。“兰州东路所种之树,密如木城,行列整齐”,人称“左公柳”。1 |* u0 P1 q9 |! o
当时,左宗棠部下湘军,在从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的驿道两旁植活树二十六万四千多株,在会宁、安定、皋兰(今兰州)、环县、安化、镇原、狄道、平番、大通境内植活树木约四十万株,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直到新疆的驿道两旁,更是广栽树木,密如云盖。杨昌赋诗赞其“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3 B4 [$ G5 A7 o   身为封疆大吏的左宗棠不但广植树木,造福西北民众,更懂得“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他在沿线每五里设一卡,十里设一站,一百里设一营,要求卡站官兵植树保栽保活,而且要精心养护。官员们在沿路张贴告示:“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翦勿伐,左侯所植。”希望行人也要重视树林的保护,切勿损伤。由此,万里西北路,平坦畅通,杨柳成荫,既绿化了大好河山,又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还提供了大量木材。  0 I4 p) {$ _5 ^( `! u0 r5 i2 K
    左宗棠发现:“戈壁乏水草,固也。然凭轼观之,亦有不得于心者:沙石间杂,中含润气,其足以嘉谷。”因而在干旱地区大力提倡甘肃秦王川农民创造的砂田法,“庶几因其所利,加以相劝,渐合古昔实边之政而无其扰也。” (编者按: 润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露水,也是冷却水) 
8 R0 w6 }. z4 ~& ?* m# X- w
# s7 j* E+ a: B3 K9 u+ g# R甘肃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一百五十毫升,而蒸发量却近二千毫升,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一遇旱年,就赤地千里,庄稼无收,饥民哀号,饿殍遍野。在长期与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甘肃的农民终于发明了砂田法,就是头年在干旱农作区地里深翻、除草、施肥、整平后,挖地背砂,以二至三寸的砂石平铺在地面,然后种植庄稼。人称“甘肃地方一大怪,砂石当被地面盖。”说的就是砂田$ P3 S$ {: S4 y! a( `- U
相传明清时期,有一年甘肃大旱,秦王川的饥民发现在砂砾堆中有几株麦苗长得很茂盛。他好奇地扒开砂堆,发现下边的土壤湿润润的(这就是冷却水)。( }! i2 J4 Z, n/ L/ f8 L; Q
    他明白了“阳光 石隔 不进,砂石 保墒 蓄水”的道理,便仿效铺压了一小块砂田,第二年果然获得了很可观的收成。由此,铺砂压田的栽培技术不胫而走传到不少地方。砂田具有蓄水保墒、拦泥保肥、培养地力、提高地底温度、压抑盐碱、提高单产的优点,是我省旱作农业区人民的一大发明。但是由于掘沙和运输工具落后,铺压砂田,不受大苦是完不成的。铺砂以后的四十年效果很好,但其后就要换新砂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苦死老子,富死儿子,穷死孙子。”   
3 g1 H/ U% n4 o   经过左宗棠提倡,砂田在甘肃各地广泛传播,盛行于兰州、景泰、永靖、永登、临洮、靖远等地。人们利用荒滩僻壤,铺砂耕种,使不毛之地成为良田,解决了不少农民的吃饭问题。砂田至今仍在发挥效益,据一九九零年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砂田一百三十余万亩,仅永登一县就有四十余万亩。  
献出你爱心,世界会更美! 关心你我他,环保是我家!你种一棵树送你一个小水库!你砍一棵树,毁你几代子孙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随手扫一扫

手机版|小黑屋| 绿色生命

GMT+8, 2024-5-4 05:37 , Processed in 0.0206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绿色生命

Copyright © 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